您的位置:孕妈帮 >  > 科普

“春捂秋冻”重点是捂哪里,捂到什么时候?专家告诉你

随着春季的悄然来临,天气逐渐转暖,但气温依旧起伏不定。民间素有 “春捂秋冻” 的养生说法,然而,对于 “春捂” 的具体细节,许多人并不清楚。究竟 “春捂” 重点要捂哪里,又该捂到什么时候呢?为此,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医养生专家 [专家姓名],为大家揭开 “春捂” 的奥秘。

“春捂” 重点部位

腹部:专家指出,腹部是人体重要脏器的聚集地,如脾胃、肝脏等。春季阳气初生,而脾胃功能对于阳气的生发和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关键作用。腹部保暖不当,寒邪容易入侵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痛、腹泻等问题。尤其是本身脾胃虚弱的人群,更要注重腹部的保暖。日常可以选择穿着长款的上衣,将腹部完全遮盖住,睡觉时也一定要盖好被子,避免腹部着凉。一些女性在春季为了追求时尚,过早地穿上露脐装,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。

背部: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,有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,如督脉、膀胱经等。这些经络与脏腑紧密相连,起到运行气血、调节阴阳的作用。做好背部保暖,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输布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在春季,不要过早地减少背部衣物的覆盖,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,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,更要注意背部的保暖。可以适当穿着有一定厚度的外套,必要时还可以在背部加一个披肩。

双脚:“寒从脚下起”,双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相对较少,而且皮下脂肪层较薄,保暖能力较差。脚部一旦受寒,不仅会引起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,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、月经不调等问题。在春季,要尽量避免过早地穿单鞋,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,如厚棉袜、运动鞋等。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,促进脚部血液循环,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。同时,要注意保持脚部的干燥,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。

“春捂” 的时机与时长

时机判断:判断是否需要 “春捂”,不能仅仅依据日历上的节气,更重要的是参考气温的变化。一般来说,当昼夜温差大于 8℃时,就需要适当 “春捂”。例如,在早春时节,白天阳光明媚,气温较高,但早晚气温较低,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增添衣物。此外,当气温持续低于 15℃时,也应该坚持 “春捂”。因为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,人体的阳气还比较虚弱,过早地减少衣物容易导致寒邪入侵。

时长把握:关于 “春捂” 的时长,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,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天气变化来灵活调整。通常情况下,“春捂” 应该持续到春分之后一段时间。春分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,此时昼夜平分,天气逐渐趋于稳定,但气温仍有波动。一般建议在春分后再捂 7 - 14 天左右。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,如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,可以适当延长 “春捂” 的时间。而对于体质较好、耐寒能力较强的年轻人,可以根据自身感受,在气温稳定回升后,逐渐减少衣物。

“春捂” 的注意事项

增减衣物要适度:“春捂” 并不是盲目地多穿衣服,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和自身感觉,循序渐进地增减衣物。如果穿得过多,导致身体出汗,一旦被风吹到,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。所以,在 “春捂” 过程中,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,感觉热了就适当减少衣物,冷了再及时添加。

因人而异:不同体质的人对 “春捂” 的需求和适应程度也不同。体质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多捂一些,而体质偏热的人则不宜捂得过度,以免引起上火等问题。此外,患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,在 “春捂” 时要格外注意,避免因衣物过多导致血压升高、心脏负担加重。

结合饮食与运动:“春捂” 的同时,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春季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,如韭菜、生姜、红枣等,有助于阳气的生发。同时,要坚持适量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体质。

“春捂” 对于春季养生至关重要。通过重点捂好腹部、背部和双脚等部位,把握好 “春捂” 的时机和时长,并注意相关事项,我们能够更好地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,保护好身体的阳气,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希望大家在这个春天,都能遵循 “春捂” 的原则,健康度过每一个温暖又多变的日子。

点赞 11
收藏 2
还没有人评论,点击抢沙发~
孕妈帮官方公众号
客服微信二维码

怀不上,生不了

不孕不育与试管婴儿百事通

试管婴儿资源服务平台,连接全球试管婴儿医院医生,构建行业辅助生育知识体系。

同城 · 280个城市交流群
同院 · 573家医院分享群
同龄 · 100万姐妹好孕群
6655
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直接入群
点击二维码可复制群号

ivf9001

复制成功
生殖顾问交流群
微信扫一扫直接添加生殖顾问
平板用户点击复制微信号
ivf9001
复制成功